你可以暂时地蒙骗所有人, 也可以永久地蒙骗部分人, 但不可能永久地蒙骗所有人。——林肯

我宁愿,为意义去奔波——记“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2019年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郑建

公告栏 巴渝公益 4年前 (2020-06-01) 4244次浏览 已收录 扫描二维码
文章目录[隐藏]

2020 年 5 月,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丛书编写组编撰的《爱在山河 人间值得——2019 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人物档案》在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收录了我中心主任郑建的事迹。

我宁愿,为意义去奔波——记“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2019 年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郑建

 

引言

也许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公益更有号召力的举动了。否则,我们很难解释为什在 2003——2005 年之间,西安一个小小的学生环保组织中,直到现在 10 余年过去,竟有 30 来位同学一直持续在全职从事环保相关的公益事业。

这既是公益的感召,更是心之所向,梦之所驱。

 

人生道路:放弃高薪,去关注垃圾

毕业那天,郑建提着自己的包,看着寝室的同学一个个出门,他有点不敢回家,也许是近乡情怯,也许是因为还没有想好如何给家里的老人交代。

郑建家庭条件一般,父母殷切盼望着他能够找一个世俗意义上的好工作,他的专业也不错,如果能成为暖通工程师,在 40 岁上下拿到三五十万的年薪是稳稳当当的。但令父母没有想到的是,郑建并没有从事自己学习了 4 年的专业,而是投入了另一项他们认为根本不可能谋生的工作——环保公益。

这是一项奇怪的悖论:每一个孩子小时候父母都会教育他要做一个善良的人,但每一个孩子长大了成年,真如此善良,父母却很难理解与支持。

1999 年,郑建考上长安大学,很偶然的机会,他和几个朋友创建了学校的环保公益社团,有机会接触到更多从事环保工作的专家和环保志愿者,他们向社团成员讲述了地球沉重的负担——被污染的大气与水源、居住在地球上的人类无止境产生的垃圾。这些垃圾,有时候所带来的污染事实上超出人们的想象——比如可以回收利用的玻璃埋在土壤里,4000 年才会分解;一枚纽扣电池,就能污染 60 万立方米的水,这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这些数字令人震惊,却又频繁出现在身边。

“得有更多的声音来说这些。”郑建心想。这是他开始从事公益事业的初心:让这些发人深省的数字,被更多人熟知。

我宁愿,为意义去奔波——记“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2019 年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郑建

在校期间,郑建所在的社团组织大家参加一些垃圾捡拾活动,大学生们将河道旁的垃圾进行收集与分类。但河道旁的垃圾实在太多,100 个大学生工作了两天,放眼望去,垃圾依然触目惊心,这时候大家才认识到,仅靠志愿者的力量来拾捡垃圾是微不足道的,真正改变地球的面貌还是得靠宣传,让每一个人都认识到环境恶化的严重性和环境治理的紧迫性,才能从源头上遏制污染的产生。

有一次,社团组织大学生去跟踪宿舍产生的垃圾去向,大家骑着自行车,跟踪垃圾收运车辆到了垃圾中转站,垃圾车装上更多垃圾,跑了,自行车追不上。大学生们又换出租车继续跟踪,跟到了垃圾填埋场,如山的垃圾一眼望不到头,经过一些粗糙的处理。负责分拣垃圾的老人带着他们去了一公里附近的住处走访,在四年前,当地的自压井三五米深度,就可以喝到甘甜的井水,现在打到 10 米以上,压出的水都带着臭味,风过,满村都是恶臭。村里的年轻人已经走光了,剩下的老年人无处可去,拾荒为生,早早患上各种疾病,没人能活过 65 岁。

如果垃圾无法得到有效处理,垃圾村面积将会逐渐扩大。回程路上,每个人心情都很沉重。在宿舍里面随手扔掉的垃圾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是却带来一系列环境的问题,积少成多,已经严重影响了一部分人正常生活。包括郑建在内的大学生环保志愿者们,这才更真实地体会到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源的重要性。

从一名大学生环保志愿者逐渐成长为全国知名青年环保组织带头人的郑建,从那时候起体现出强大的执行力。千禧年刚过,网络并不发达,他在 2003 年搭建的“中国大学生环境组织合作论坛”,很快成为了全国最大的交流平台。截至 2012 年,他自筹款 50 余万成功举办了七届论坛活动,近千名全国各地的大学生环保社团骨干参加交流学习,他随手拿出一本 2010 年在重庆召开的第六届论坛,指着近 150 名参会人员的名字一一介绍他们的来源,以及现在在做什么,这一届参会人员,目前还有联系的人员中有一半以上都还在从事环保公益工作;2004 年,他和几个全国各地的环保骨干一起搭建了“济溪环境交流网络”,现在,也成为了全国最大最权威的青年环保志愿者网络交流平台。

四年大学生活结束的郑建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选择专业对口的高薪工作,也放弃了在成都的一份从事活动策划的工作,而是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从农村走出来的郑建并不认为自己深切了解农村,特别是从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的农村白色污染,迄今为止没有良好的解决方案。郑建希望能够到农村一线去深入了解一下农村存在的问题,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中体现出的活动策划、组织管理能力,让他留下来考区政府部门公务员更具有优势,但是,西部计划结束后,他放弃了这个机会,一个人跑到了北京,进入了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准备在北京这个更高、更大的平台上去寻找答案,完成自己的理想。

我宁愿,为意义去奔波——记“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2019 年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郑建

 

感召民众:一个人的坚持,更多人的努力

北漂三年后,郑建于 2008 年初返回了重庆,父母依然没有放弃说服他找一份稳定工作,托亲戚朋友又介绍了一个建筑公司高薪岗位。但是他再次放弃了,并通过自己这几年对环保的认识,将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放在了宣传环保知识、推广环保理念上。他认为环保工作要做好,首先得让大家关注环保,了解环保。这个选择对于父母来说是巨大的打击,盼望儿子大学毕业能够为家庭挑起重负,没想到儿子竟然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会为了那些在他们看来虚无缥缈的理由放弃现实的经济收入。直到 2013 年,郑建将重庆青年环境交流中心正式登记注册为重庆市渝中区巴渝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开始有了社保、公积金,随着影响力的扩大,他们这才慢慢认同了儿子当年的选择。

和所有的公益组织一样,在正式注册之前,运营维持得非常艰辛。郑建有时候会去协助政府做一些环保教育的项目,也有时候会义务到社区、学校去进行环保方面的讲座或者宣传活动,有时候企业也会将一些社会责任的志愿服务活动委托他来执行,其他全国性社会组织在重庆落地的项目活动偶尔也会找到他。有时候项目活动的委托方会给一些项目执行费用,或者企业的付费,几乎就是郑建的主要经济来源,用郑建的话说他就是一个公益圈的小包工头。为此他甚至有点害怕过春节,因为每一次春节,父母与亲戚都会把他的收入与亲戚家的兄弟姐妹相比较,每每这个时刻,他都百口莫辩。

我宁愿,为意义去奔波——记“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2019 年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郑建

做一个公益人,是要有一些牺牲精神的。与郑建一起在重庆市渝中区巴渝公益事业发展中心的工作人员以及参与志愿服务的 200 多名核心志愿者,登记注册参加过活动的志愿者更是数以万计,每个人都是出于对环保的热忱而参与到此项工作中。他说志愿者不是免费的劳动力,要让志愿者在参与过程中学到知识、掌握能力、提高意识,所以他的机构很重视对志愿者进行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希望他们能够更多的向所有人宣传环保知识,推广保护环境的方法。向社区居民发放的投诉指南、垃圾分类指南等物料也需要经济开支,郑建对我们津津乐道一些企业家朋友的乐善好施,提供印刷甚至人员活动经费的便利等等,更多的时候还是郑建在申请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或者向基金会申请公益基金支持。

郑建的坚持与许多人的奉献,一起撑起了这份事业的继续。10 多年的宣传教育进行下来,郑建及所在机构培养的志愿者已经陆续向重庆市各大中小学校、街道社区、企业输出各类培训、讲座等宣传教育活动上万场,接受培训的人数数以万计,在 2018 年 9 月,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委托郑建所在的巴渝公益承接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志愿服务总队的秘书处工作,郑建作为秘书长,带领团队负责总队的日常管理运行、志愿者培训、业务指导和品牌活动执行和培育等工作,大半年来在各区县、部分乡镇(街道)、局属单位建立志愿服务队伍 125 支,招募近万名志愿者,累计提供志愿服务时长超过 9 万小时。开展“百镇千村万户生态环保宣传教育”“环保设施公众开放”各类主题活动 700 余场次,组织开展“世界无车日”“世界地球日”“环境日”等市级示范活动。直到现在,都还有 10 年前接受过培训、倾听过讲座的人,成为了环保主义的信仰者,也成为了巴渝公益的志愿者。当年的培训唤醒了他们对环保的认知,而他们成为了讲师之后,或者在自己的工作之中,又将这些对环境的认知再一次输送给更多的人。

我宁愿,为意义去奔波——记“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2019 年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郑建

仅仅以 2017 年在渝中区开展的社区环保科普讲座为例:2017 年天气最热的时候,郑建招募了 30 多名志愿者,他们有些是家庭主妇,有些是才毕业的应届学生,还有一些尚未从大学毕业,他们对环保有一些隐约的了解,知道也许局势很严峻,但不知道更多的细节,也不知道自己能为此做什么。

郑建带着团队对他们进行了半个月的培训,关于如何防治雾霾及个人应对窍门,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讲述日常生活中排放的废弃物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关于水资源现状,介绍了饮用水与健康的关系……两个星期的时间很快过去了,但因为天气炎热,工作繁重,一部分人离开了组织,最后留下了有热情有能力 10 多名志愿者,一起参与到社区宣讲中。

秋老虎肆虐的时间,仅仅从 9 月到 11 月,10 多名志愿者将渝中区 77 个社区全部覆盖,约莫 3000 多居民直接参加了讲座,向社区居民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环境污染投诉指南》《垃圾分类指南》等 5000 余份。

到今天,垃圾分类已经成为了所有人共同关心的话题,2019 年 6 月,上海人被垃圾分类搞得焦头烂额,这让每个家庭的家务变得复杂,却让整个中国的垃圾处理变得简单。面对各地的分类难题,郑建对垃圾分类方法如数家珍,各地的分类方法不同,部分新闻媒体、自媒体宣传的时候会让更多的公众了解到其他地方的了垃圾分类,但是对本地的分类方法却不了解,因此,他还不断在交流会、培训、朋友圈等渠道澄清一些分类方法,让大家理解国家垃圾分类政策中“因地制宜”的原则。事实上,垃圾分类从来都不是新潮流,欧美与日韩国家已有较长时间,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今,中国已经起步,配套的法律法规出台、全民重视。这里同样包含着郑建、与更多环保公益人多年来的奔走、呼吁、推动。

我宁愿,为意义去奔波——记“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2019 年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郑建

 

联络政府:让公益机构,成为政府与民众的桥梁

郑建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从 10 年前开始,他就身体力行,不点外卖,进行自家的垃圾分类,甚至为了减少地球负担,他会尽可能的减少垃圾丢弃,将废弃物做二次使用。2011 年,他对 60 多平方米的办公室进行装修时,总共只花了几百元钱,房间的大部分物品都是从亲戚家想要扔掉的废品中淘来的,就连电线都没有开槽嵌入到墙体中,而是直接粘贴在墙上。因为这个办公室过于特立独行,华龙网对此进行了专项采访与报道。随着组织的注册和规模的扩大,现在 200 多平米的办公室除了粉刷了一下墙面外,仍然保持着原来的装修风格,办公家具大都用了十来年,书架是他 2008 年在二手市场淘的,至今随着他已经搬了六七个办公室了,在这个办公室的图书角上,像图书馆一样规范编码摆放的书籍,这是他从大学开始收集的跟环保有关的资料,其中有不少都成了绝版……

很难说这是一个时尚的办公室,但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低碳绿色的办公室,他几乎没有产出任何多余的垃圾,办公室不许点外卖,不提供一次性纸杯和矿泉水,产生的办公垃圾要进行分类,将可回收物进行定期变卖直接送入回收渠道,部分单面打印的纸张装订起来做草稿本,这让人们清晰的感觉到物质存留的节奏。郑建的行为,又感召更多的志愿者一起参与到公益活动中。然而,接近 20 年过去了,郑建越发感觉到,个人力量的微薄,甚至组织起来的民间的力量,也始终难成体系。真正能能够更快、更迅速、更有力地的产生效应,还得依靠政府引领。

我宁愿,为意义去奔波——记“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2019 年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郑建

在郑建看来,环保社会组织是联系群众与政府的桥梁和纽带,随着对环保社会问题处理的越发深入,郑建的桥梁作用也发挥得越发明显。2013 年,郑建在浏览某个区县环保局的官方微博时,偶然发现有许多新媒体运营问题:关闭评论区,长期不更新……郑建给微博发了条私信,却被直接拉黑了。郑建没有气馁,而是与志愿者一起对重庆市环保系统官方微博的运营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向市环保局提供了相关调研报告。第 2 天环保局分管处长电话打了过来,邀请郑建到局里详尽讨论如何规范使用新媒体,并随后出台了相关文件,对新媒体使用进行了规范,之后又邀请他建言重庆市的生态文明建设,面对这个庞大的话题,郑建和团队一起走上街头,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访谈等方法,又给环保局献上了一份调研报告。2018 年 1 月,郑建再次通过九三学社重庆市委向重庆市两会提交了一份政协提案,推动环保社会组织健康发展,以更好地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和环境治理体系构建的进程。近十年,郑建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向政府相关部门提出建议十余份。

随着工作越发深入,专业越发扎实,巴渝公益事业发展中心的运转越来越健康,也有了属于自己的更大的事业版图。在郑建与其他更多的环保社会组织共同努力下,生态环境保护也真正成为了每一个人所关心的话题。

为什么世上必须要有理想主义者?因为有一些令人后悔的事情,会发生在过于长远的未来,需要当代理想主义者不计代价去避免。每一个人都是中国,你环保了,中国就环保。让后代生活在欢笑中或是生活在悲伤中,只取决于我们这一代每个人的一念之间——这就是公益人的意义,也是郑建的心愿。

我宁愿,为意义去奔波——记“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2019 年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郑建

 

结语

2019 年 6 月郑建在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联合开展的“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主题实践活动中被评为“全国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荣誉称号。这只是郑建这些年所获得的 60 多个荣誉称号中的一个。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如果每一个大学乃至小学,每一个街道乃至小区都能有丰富而深刻的环境教育,也许,我们的地球若干年后会是另一个样子。郑建在做的,就是这样播种的工作。

每一个人在生命中都有现实与情怀两部分。或许对大多数人来说现实是占绝大比例的,而对于郑建或者更多的公益工作者来说,也许情怀在他们的人生中占了更大的比重,郑建说:“人最大的幸福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一直为钱去奔波是最累的,我宁愿,为理想去奔波,做自己做喜欢的事情,做有意义的事情。”


重庆市渝中区巴渝公益事业发展中心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用于商业用途及传统媒体。
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我宁愿,为意义去奔波——记“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2019 年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郑建
喜欢 (13)
[office@cqnpo.org]
分享 (0)
巴渝公益
关于作者:
重庆市渝中区巴渝公益事业发展中心(简称“巴渝公益”或“巴渝公益事业发展中心”)是在原重庆青年环境交流中心基础上于2013年12月9日正式在渝中区民政局注册的民办非企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