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7 日,一场特殊的会议在江北区图书馆鸿恩寺分馆举行。30 余名来自市、区两级生态环境部门、环保社会组织、学生环保社团的代表欢聚一堂,用实际行动践行“无废”理念,并就“志愿服务组织如何助力‘无废城市’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通过沙龙激发志愿服务组织潜力,提升志愿服务组织对“无废城市”的了解,引导志愿服务组织有序参与“无废城市”建设,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无废城市”建设的浓厚氛围,为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汇聚起强大力量。
学习:为推动“无废城市”奠定基础
“无废城市”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专业性高的工作,在活动上半场学习环节,市生态环境局固体处处长吕俊强向参会人员进行了“无废城市”建设的宣讲,他分享到,重庆通过构建完善的固体废物循环产业链,推动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线性经济模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循环经济模式,不仅使得城市发展更加绿色,更是用“无废”的理念在建设“节约”型的城市;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深入推进,川渝两地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合作再进一步,携手布局“无废城市”建设。同时吕处还重点从新闻宣传、社会宣传、无废城市细胞创建等方面介绍了“无废城市”全民行动体系建设情况。
来自西南大学绿队的谢菲说:“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能够经常看到“无废城市”的字样了,但是我们在开展宣传活动中经常有人说‘怎么可能没有废弃物产生呀’,有时候我们也是一知半解。通过这次学习,我对‘无废城市’建设有了一个更全面的了解,特别是‘无废学校’细胞建设,对我们在学校里面开展‘无废城市’相关志愿服务活动提供了指引。”
活动上,参会人员还对“无废城市 川渝共建”LOGO 征集活动中征集到的 LOGO 进行了分组讨论,在小组形成共识的基础上进行分享,评选出最受观众喜欢的 LOGO。
发展:共创助力“无废城市”建设途径
在第二环节,参会人员分成了五个小组,各小组内部相互分享了开展“无废城市”相关志愿服务活动的情况;结合《重庆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通过“思想碰撞”选择一个具有针对性的方向进行志愿服务活动设计,与大家分享讨论的初步构思,展开详细阐释,开启共创谈论。
在讨论中,大家认识到在“无废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理念宣传度不足、社会动员力度不足、人才培养缺乏专业化、末端处理复杂、企业缺乏技术支持……针对这些问题,小伙伴们提出很多新颖的想法,例如“小树苗计划”,立足于推广 LOGO、链接社会资源、覆盖社会、资金效率化、宣传手段新颖几大板块开展,带领“小树苗”走进商场、学校、社区、小区;开展“无废城市”建设系列活动,联合发布 LOGO、建设数字化平台、形成无废细胞品牌化理念;立足于大学校园,将宣传和实践相结合,把政府、社会组织等外界资源和活动课程引进来,带领在校学生走出去;分政府、志愿者、学校社会组织等主体阐述“无废城市”建设的措施……
来自市志愿服务工作指导中心的王梓鹏在小组分享时提出,要将社会经验和自我反思相结合,针对不同主体开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大学生,点外卖和买快递产生塑料制品和废弃纸盒的问题尤为突出,可开展“共享快递盒”,来减少过度包装,合理利用资源;针对机关单位,推进无纸化办公等;针对社区,选择居民更容易接受的方式。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马强充分肯定了参会的区县志愿服务组织、环保社会组织、高校环保社团等志愿服务组织代表在“无废城市”建设中做出的贡献,他用“志存高远”“激情四射”“众志成城”“行稳致远”“始于足下”五个词语提出了总结和希望:“志存高远,各位都想心存同一理想——‘无废城市’建设的远大目标;激情四射,在座的各位在今天的讨论分享环节中都是激情满满;众志成城,‘无废城市’建设还需要依靠大家共同努力;行稳致远,‘无废城市’建设要想走得远,必须走得稳;始于足下,‘无废城市’建设要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
践行:“无废”理念融入活动全过程
据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志愿服务总队负责人介绍,本次沙龙从策划、通知、组织实施到后期工作,全过程融入“无废”理念,我们认为“无废会议”并不是说会议中什么都不用,而是要在保证会议正常开展的同时尽可能的从源头减量,重复使用、减少过度包装、推动自带杯、减塑行动、回收再利用,让参与者从实践中理解并践行“无废”理念,才能更深入的参与到“无废城市”建设中来。
本次重庆市“无废城市”建设沙龙是由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生态环境局固体处、宣教国合处联合主办,市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市志愿服务工作指导中心、市生态环境保护志愿服务总队承办。